本篇文章1733字,讀完約4分鐘
讀賀小晴《天邊的學?!?/p>
□白浩(成都)
記錄扶貧智、教育改革兩個主題的報告文學“天邊的學?!苯o人一種沖擊和興奮感,這首先來自于選擇點上典型而突出的問題意識。 在遙遠貧困民族地區(qū)天邊學校的改革與崛起,事情本身具有代表性、傳奇性,其中所包含的承擔某些沉重兩端的普遍意義更為陡峭,木里中學的崛起自然是一種情況,甚至其過程充滿偶然性,但它卻是歷史和未來
在城市化的現(xiàn)代文明進程中,城鄉(xiāng)分化已是突出的現(xiàn)象,一方面在資源聚集下超市中學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是鄉(xiāng)鎮(zhèn)乃至縣基礎教育的滑坡、空心化,教育資源流失是共性,這是歷史,也是現(xiàn)實的嚴峻存在。 基礎教育的虛弱化、空洞化不僅會導致腳下迅速的水土流失,更嚴重的是會掏空高度貧困地區(qū)的造血功能,造成貧困一代之間持續(xù)和固化的威脅。 從歷史和現(xiàn)實來說,這個問題是共性化的,但另一方面是處理路徑的案例化和偶然化。 木里中學改革和崛起的核心驅動因素是棠湖中學校長劉凱,他與木里的個體有關,很少有能激發(fā)他獻身感情和多方面資源的震撼力。 他的感動和難得是毋庸置疑的,但從資源上講,他可以調動品牌中學棠湖中學、省教科學院的權威教育資源,對內也可以對縣教育局長、木里中學校長、縣委縣政府產生重要影響,從過程上講,是這樣一個有吸引力的人物的全過程。 對貧困落后的木里中學來說,突破困境的難度和劉凱之幸,就像擁有神之手功能的外來人一樣。 因此,不得不承認,這一改革奇跡是案例化和偶然性的聚合,因此必須引起對高度貧困地區(qū)教育開發(fā)未來通用化道路的質疑和思考,歸根結底這種事例的借鑒和宣傳難度不可估量。 所以,這份報告文學在一個方面支撐著兩個沉重的擔子。 一個是歷史的沉重,一個是未來快速發(fā)展路徑的沉重。 并且,這也是案例化、偶然性上撬動共性化、必然性的嘗試。 那個沒問題嗎? 歷史和現(xiàn)實是殘酷的。 因為偶然性、案例化需要突破沉重的歷史邏輯。 但是,在這場沖突中,有無共性的路徑、必然性的路徑構建的可能性,其探索之路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擴展。 具有這種偶然性。 那個人具有那個人的偶然性。 關于各自的偶然性自然脆弱,具有偶然性。 但是,許多偶然性聚集不是必然之路,而是推開了體制規(guī)則的必然之門嗎? 劉凱和棠湖中學的案例中出現(xiàn)的,不是制度性的精髓共性嗎? ! 我們不也集中了全社會的力量,把各種偶然因素與消除貧困的攻防大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嗎?
正是面對這個話題的嚴重性和嚴肅性,這部作品在寫作上保持著生活原生態(tài)還原的紀實性筆法。 材料詳實,文章簡潔精煉,作品對事物和人物總是不高,具有虛構的嚴謹性,在感情上總是處處以克制的姿態(tài),尊重事物本身的客觀性。 事情本身情節(jié)曲折龐雜,涉及的社會面很廣,本作展開的文案這個密集度很高,所以在不注水煽情的寫作方式中,敘事節(jié)奏更為緊迫,全篇干貨,這是報告性的充分體現(xiàn)。 在有些生動的細節(jié)中,比如老教師董洪丹帶徒弟達瓦央初去海洋公園看海豚,這很適合坐多種列車,抒情解悶啊。 但是,作者無論如何也不要臉,這樣一來,全篇一直保持著冷漠的情緒張力和事物原生態(tài)的思想活力。
作品雖然報告了木里中學的崛起,但并不是以好人的好姿態(tài)來報告結束,相反在尊重生活真實邏輯的基礎上,展現(xiàn)出道路上開放的思想空間。 正因為了解現(xiàn)實生活邏輯的真實性,作品才沒有神化木里中學的改革,但在縝密的歷史中處處讓人覺得是不完整不神圣的改革,展開了各種不如意,大膽觸及爭議性話題,開辟了道路上的反思空間。 例如,黃河的任職是否涉嫌鍍金下派。 學校的教師、干部對此的拒絕是否有道理。 改革困境被外力突破,它是否有內部處理的可能性學校改革是否有依賴縣政府的支持硬壓力粗暴的嫌疑。 棠湖中學、劉凱、省專家的介入是個案偶然,還是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必然,木里中學教師團體、知識分子理念內能否展開革命,他們從改革阻力到改革主體、改革動力的一些變化如何? 再者,即使改革成功,問題也不會結束,改革前教師必須挨打,但現(xiàn)在即使改革成功,教師也想逃跑。 人物精神世界深處的挖掘、歷史包袱、現(xiàn)實意義的挖掘,都是道路上的新問題和新空間,作為報告文學,作品自然沒有回答這些問題。 雖然讀起來很遺憾,但是在被抑制的文案中依然展現(xiàn)出了事實本身的開放力量。 這也不是報告文體的力量。
(作者是四川師范大學教授)
標題:【快訊】一肩擔兩頭,扶智在路上
地址:http://m.kungfu-fish.com//myjy/1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