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5字,讀完約3分鐘

作為16道工序、145道工序、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榮昌折扇工序繁瑣,尤其考驗刀工,刀的偏差前功盡棄… … 80后工匠李道良繼承了以前流傳下來的技術(shù),掌握了榮昌折扇的手工工藝,更是大膽創(chuàng)新,改良工具,打磨出了精美的折扇工藝品。

【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嗖的一聲,指尖握著竹片,刀片打滑,細小的竹屑從手中簌簌落下,李道良(見圖)歪著頭,凝眸,手指擦著扇柄的邊緣,十分光滑。 再搖一下扇子柄,硬度合適! 他終于放下手中的工具,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

圓頭、短柄、長刀… … 2米見方的工具臺上,散落著十幾種不同格式的刀。 做榮昌折扇,用刀工。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榮昌折扇的技術(shù)多而雜,背后有從引進到扇的16道工序、145道工序。 通常兩個月就一張。

【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一進入重慶市榮昌區(qū)昌元通大道,樹林的藏身之處就是他的折扇業(yè)者。 清晨,記者進入了辦公室,但沒有看到李道良。 原來他去敲竹杠了。 陽光充足。 竹林里,李道良一邊敲門一邊聽,選了竹子回家,決定了菜頭。

快刀、割青、切片… … 他拿著圓刀,把扇骨分割開,看到它依次排列在桌子上。 不是所有的扇骨都可以用。 李道良介紹說,挑選扇骨最考驗眼力的方法,必須分解纖維的流動、顏色、厚度&hellip。 … 扇骨不統(tǒng)一,扇面再美,也不能算是榮昌折扇的精品。

【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接下來,最困難、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削扇心。 好扇的骨頭,兩端寬,中央窄。 跨過長條長椅,雙手舉起50厘米的長刀,咔嚓一聲,掉下幾把刀,扇骨圓潤。 還沒仔細看,他又換上短刀,磨平了。 的尾巴、水波、花排、花瓶&hellip … 扇子的形狀不同,但腰節(jié)必須一致。

【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試試折扇工,看看刀工很重要。 下刀必須堅固,如果鋒芒稍有偏差,就必須重做。 這個技術(shù),李道良從12年前就開始練習(xí)了。 頭半年,李道良不敢用好竹材,每天帶著師傅練習(xí)剩下的邊角料,一周可以練幾千塊扇骨。 晚上吃飯,拿碗,抓筷子,雙臂有時會顫抖。 制作扇子,是一種手工功夫,沒有任何訣竅。 李道良笑著說。

【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透過陽光,扇骨如玉,每一片都寬無差別。 扇子雖然小,但到處都很精致。 為了方便人拿,扇柄需要光滑,弧度合適,分量相當。 這都是指著李道良指尖的技藝削紙嘴。 刀工不難,但很耗心。 由于每個竹片紋理不同、形態(tài)不同、機械化解決,容易損傷扇柄,需要折疊扇匠手工打磨。

【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機械出身的李道良喜歡琢磨。 看,這是我改進的&lsquo。 馬腳。 一把折扇開閉自如,扇骨間隔無差別,靠的是爪蓋一樣大小的馬腳。 辦公室里有不少類似的模具,睜開眼睛、打磨、雕刻… … 在李道良的巧心之下,道具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使成品扇子更加美麗。 模具只是輔助,關(guān)鍵是手。

【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鋪上 扇面,根據(jù)扇骨的寬度,逐一折疊。 直到漆、刁、嵌、刻、燙、小磨、鐵金、銀粉畫畫等技藝完成,一把折扇才完成。 榮昌折扇以下‘ 柔軟,輕盈而有名。 李道良說,扇面像水波,柔軟有律動,坐在室內(nèi),輕輕搖著扇子,感受慢慢到來的扇面的清風。

【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工作臺上、模具、成扇、竹片… … 一個人不看素描,折扇子的樣子早就刻在腦海里了。 李道良笑著,靠在手上,要更加小心。

站起來握手道別,記者感到他的手指間滿是繭,幾處刀口剛剛愈合。 制作扇子,都是常事。 李道良害羞地笑了笑,一天不碰扇子就手癢,這輩子,我想做這份工作。

標題:【快訊】“80后”匠人埋頭鉆研折扇手工技藝

地址:http://m.kungfu-fish.com//myjy/1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