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9字,讀完約3分鐘

原題:復職后,在文化藝術領域如何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全國許多地方停止公演,電影院劇場停業(yè),影視劇停拍,演藝、展覽、電影等文化藝術領域影響深遠。 幸運的是,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目前已得到初步控制,相關文藝領域也即將迎來復蘇的潮流。

【快訊】復工后,文化藝術領域怎么增強抗風險能力

很多問題需要重新開始工作,思考如何在文化藝術領域增強防范風險的能力。 疫情期間的特別措施,會成為今后常態(tài)化的展開嗎?

疫情引起了領域工人的風險意識

很多人意識到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從春節(jié)電影的集體撤退開始。 多年來,春節(jié)檔是國內電影市場票房最高的檔期,對三四線城市及廣大基層地區(qū)的電影院來說,春節(jié)檔更是主要的收入來源。 受疫情影響,全年春節(jié)段、線下實體院線比較冷清,票房不如預期,受到不少經營壓力。 電影作品的拍攝制作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也受到了影響。 據(jù)媒體報道,僅橫店電影院,就有20人的攝制組和11人的籌備組因疫情暫停,演員正在酒店和家中抗擊疫情。 除電視劇外,多個綜藝節(jié)目也因疫情停播、延播。

【快訊】復工后,文化藝術領域怎么增強抗風險能力

受到影響的不僅是電影領域,舞臺演出、音樂會、音樂會等領域也未能幸免。 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天津大劇院等知名劇場的2月、3月演出全部取消。 武漢琴臺音樂廳截至5月10日的演出新聞消失了。 根據(jù)中國演出領域協(xié)會2月7日發(fā)表的《給全國演藝人員的倡議書》,從去年1月到3月,全國取消或延期的公演達到近2萬場。

【快訊】復工后,文化藝術領域怎么增強抗風險能力

另外,包括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在內的許多機構也相繼閉館。 根據(jù)北京市文化旅游局的數(shù)據(jù),從1月23日開始,僅北京就取消了包括17個廟會在內的4300多個春節(jié)假日文化活動,全市372個市區(qū)文化館、圖書館、街道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中心、6457個社區(qū)(村)文化室、183個博物館關閉。

【快訊】復工后,文化藝術領域怎么增強抗風險能力

無論是中止演出還是電影戲劇的拍攝,都是疫情防控的客觀需要。 但是文化藝術領域是需要特別受歡迎的領域。 疫情未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凝聚,抑制了這一領域的市場訴求。 受疫情影響,許多文藝機構特別是民營文化公司的資金鏈緊張,面臨著不小的生存壓力。 國有文藝院團雖然沒有生存壓力,但是大量演出被取消,也影響了正常的演出計劃。

【快訊】復工后,文化藝術領域怎么增強抗風險能力

疫情,看到文藝領域以前流傳的快速發(fā)展模式的不足,提醒文藝機構必須做好準備,提高疫情后重新出發(fā)抵御風險的能力。

經過這場搶劫,文藝領域的勞動者的風險意識開始覺醒,很多人開始思考如果再次遇到新冠引發(fā)肺炎這樣的突發(fā)事件,如何創(chuàng)作、保證演出,如何維持公司的生產經營。

線下線上用兩條腿走路

疫情期間,作為不得已的臨時措施,多家文藝機構紛紛利用網絡技術,將作品和服務搬到網上,開拓了新的藝術空間。

以電影領域為例,電影《失落的俄羅斯》從網上撤出春節(jié)檔后,在線播出,開辟了電影上映的新途徑。 其實,網上上映的模式已經有了。 幾年前移動電影院app誕生,觀眾可以在移動終端看到與離線同步上映的電影,票房收入計入了中國電影的總票房。 當時,這種線上電影發(fā)行上映模式受到線下實體院線的集體抵制。 但是,疫情過后,應該重新審視在電影領域迄今為止很少看到的這樣的電影和票房模式。 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yè),在電影領域完全拒絕網絡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疫情有助于暴露線下上映模式的脆弱性,增加線下上映電影發(fā)行上映模式,提高整個電影領域的抗風險能力。

標題:【快訊】復工后,文化藝術領域怎么增強抗風險能力

地址:http://m.kungfu-fish.com//myjy/1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