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4字,讀完約3分鐘

光明日報記者林衛(wèi)光

11月20日,“不僅僅是音樂劍橋大學昆曲文化遺產展”在劍橋大學考古人類學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也是劍橋大學與中國有關方面合作的世界昆曲數(shù)字博物館項目的三年成果展,將持續(xù)到明年4月。 展覽會所表現(xiàn)出的雙向交流的文化交流方法和青年藝術家的對話熱情,使昆曲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

【快訊】“全球昆曲數(shù)字博物館”項目成果豐碩

1.英國著名民族音樂學家昆曲緣

劍橋大學考古人類學博物館是英國收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擁有100多萬件來自人類居住地和人類歷史上和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文物、照片、油畫、繪畫。 早在1902年,中國樂器之笛和撥浪鼓就來到了劍橋大學考古人類學博物館。 從此,樂器從不同門類的中國傳來,包括少數(shù)民族樂器來到了博物館。

【快訊】“全球昆曲數(shù)字博物館”項目成果豐碩

昆曲演員的現(xiàn)場表演。 林衛(wèi)光供圖

此次展覽是博物館收藏的曲笛、笙、簫、板、琵琶等昆曲表演中采用的中國以前的樂器、折扇和戲曲人物剪紙等,與昆曲相關的收藏,中英兩國現(xiàn)代藝術家受昆曲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

展覽會上展出的樂器大部分來自劍橋大學著名民族音樂學家勞倫斯·。 畢鋱( 19092007 )的捐款。 他在二戰(zhàn)中與英國中國科學技術歷史專家李約瑟博士一起訪問中國,與許多中國文化界人士建立了友誼。

正在 展出的昆曲樂器。 林衛(wèi)光供圖

比加蘭的樂器收藏是在他的旅行途中,或者從他的朋友和同事那里收集的。 他不是在找外表漂亮、年代久遠、工作出色的東西,而是對音樂本身感興趣。 碧蘭的收藏品種類豐富,從塑料哨子到精致的古董鋼琴應有盡有。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收藏繼續(xù)被重復使用。 最初用于在中國演奏和聆聽,被羅賓帶到英國后,定期借給劍橋大學的學生和表演者。 20世紀70年代,畢業(yè)鋱有時帶著學生和朋友們在劍橋大學舉辦小型中國音樂會,在校園里刮起了中國風。

【快訊】“全球昆曲數(shù)字博物館”項目成果豐碩

目前,作為博物館的文物,這些中國樂器收藏遠離了音樂家和聽眾,為西方學者和參觀者提供了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的物質形式。 這些樂器的最新變革被用于保護和記錄最古老的中國戲曲形式之一昆曲。

2.更生動地繼承昆曲,迅速發(fā)展

這次展覽展示了世界昆曲數(shù)字博物館三年來的項目成果。 該項目旨在收藏、整理和展示世界各國遺留的昆曲相關文物和影像資料,為昆曲的演出機構和世界各地的觀眾提供昆曲演出和活動新聞的交流平臺。 世界昆曲數(shù)字博物館項目由劍橋大學文化保護項目康河計劃和考古人類學博物館共同主辦,與中國昆曲博物館等昆曲界重要機構共同建設。 該項目得到了中國江蘇省藝術基金、英國保護瀕臨消失的世界基金會、英國劍橋康河出版社、中國南京康河匯文化快速發(fā)展有限企業(yè)的支持。

標題:【快訊】“全球昆曲數(shù)字博物館”項目成果豐碩

地址:http://m.kungfu-fish.com//myjy/20843.html